更换“马甲”跟帖攻击
2006年7月,进念公司与傅先生的妻子徐女士签订了装修合同,但在装修过程中双方产生了纠纷。经上海仲裁委员会裁决,解除了合同,并要求徐女士赔偿2万余元。事情原本就此该结束,但傅先生此后利用其职务便利,于2007年1月建立了“装修血泪论坛”,以“装修受害者”的网名在该论坛中发了名为“我就是这样落入装修大鳄的陷阱”的帖子。
在接下来的近半年时间里,该帖子在各大装修论坛被转载,网友纷纷跟帖攻击进念公司“店大欺客是要倒闭的前兆”、“世上最无耻最无赖的装修公司”、“倚仗权势,从来没有干过合格工程”。
进念公司调查发现,跟帖攻击的网友中,有25个网名出自同一个IP地址,该IP地址最终查实为傅先生所有。但傅先生辩称,他只以“装修受害者”的身份发表过文章,其他人发表的言论与其无关。法院一审、二审都判进念公司胜诉,要求傅先生删除相关言论、赔偿2万余元,并在上海装饰网上赔礼道歉。
最终,在浦东新区法院执行庭的监督下,傅先生的道歉启事于近日在上海装饰网上登出。
网络名誉侵权案逐步增加
当个人或者周围人遇到不平时,很多人都学会了利用网络的力量来维权,被称为“晒黑”。而网络的快捷性、匿名性、普及面广等特征,也让其成为“晒黑族”的天堂,被“晒”的多数是装修、购车、买房等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经历。
“‘网络晒黑’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表达和倾诉的方式,消费者通过此宣泄内心的不平,可以使心态恢复正常。”负责案件执行的浦东新区法院执行庭法官王爱国表示,网上“晒黑”供大家来评判,这个评判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,其结果自然会使许多人的“免疫”能力增强,防范意识得到提升。
“‘网络晒黑’也是一把‘双刃剑’,最后受伤的可能不仅仅是被‘晒’者,也可能是‘晒客’自己。”王爱国表示,近年来,网上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案件正在逐步增加,消费者因为个人情绪说了很多偏激、谩骂的话,就容易侵犯他人名誉权,因此,“网络晒黑”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,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度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